蒙草生態(300355),以“鄉土種源”“數字導航”為核心的草業上市企業。通過“保育繁推”一體化,給出因地制宜的生態解決方案,用在大規模草原/荒漠生態恢復,礦山/廢棄地治理,沿黃流域生態保護,海綿城市及生態綠地建植中,恢復生物多樣性及自愈力。累計修復國土面積近3000萬畝。
建成國家林草種質資源庫內蒙古分庫,收集鄉土植物種質資源6萬份;標本15萬份;土壤150萬份。采種田25萬畝,制種車間33萬㎡,通過數字種業平臺,智能管理草種全產業鏈,保障生態修復、草畜產業有種可用、有種適用。
孵化“快樂小草”“小草數字”“土壤科技”專項高新技術公司,將“蒙草”模式扎根陜西秦草、西藏藏草、青海清草。聚焦“草、草原、草產業”,推進“草產品、草原生態、草產業運營”多元化經營模式。
水
土
氣
動物
植物
微生物
核心優勢在種業研發應用
(一)優質種源保障。建成國家林草種質資源庫內蒙古分庫、國家重要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庫、特色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小草諾亞方舟),聯合共建內蒙古草種業技術創新中心,收集鄉土植物種質資源2200種,涵蓋生態修復、飼草、中草藥等,共6萬份;標本15萬份;土壤150萬份。
(二)育成推廣新品種。建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挖掘鄉土植物特有基因,創制理想性狀新品種。審定認定國家及自治區草品種32個,獲6項國家植物新品種權,34個種質材料分別搭載嫦娥五號、神十三、神十四、神十六進行航天誘變。編制標準近500項,累計申請專利640項,草種業專利數量全球第六。
(三)生產實用草產品。全國布局采種田、繁種基地25萬畝,制種車間64個,33萬余平方米;引種馴化鄉土植物200種,研發生產種子生態包、走路草坪等草產品,應用于各生態修復類型、生態景觀。通過數字種業平臺,智能管理草種全產業鏈。
核心業務是提供生態解決方案
(一)生態修復技術產品研發生產應用
1.種子產品。研究抗旱、耐寒、耐鹽堿、耐踩踏等植物應用特性,生產生態修復飼草兼用草種、草坪用種、觀賞草用種,開發種子生態包(種子包衣丸化,鄉土草種組合搭配有機肥、微量元素和菌肥等),解決生態修復、飼草種植、草坪建植等用種需求問題。孵化草種業專項業務公司。
2.數字產品。開發數字種業平臺、草原生態產業大數據平臺、烏拉蓋智慧畜牧業平臺、呼和浩特智慧林草監管平臺等,解決生態資源數字化監管、農牧林草種養產業中的問題。孵化小草數字專項業務公司。
3.草坪產品。開發走路草坪、停車場草坪、運動場草坪、休閑綠地等,具備節水、耐踏、低養護等特點,解決運動空間不足、城市內澇等問題。孵化快樂小草運動草專項業務公司。
4.植物營養產品。開發土壤修復、植物營養型肥料、微生物菌肥、植生毯、植生袋、生物芭等,解決生態修復、草場生產、家庭園藝中植物種養問題。
5.園林固廢產品。開發有機覆蓋物、生態再生路、生態小品構筑物、營養有機質等,變廢為寶、循環利用,解決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
(二)大規模草原/荒漠生態恢復
實施烏拉特中旗40萬畝退化草原修復、東烏珠穆沁旗14.5萬畝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復、烏拉蓋退化草原修復等,累計修復退化草原面積1000萬畝,編制形成《退化草地修復技術規范》國家標準;實施的呼和浩特敕勒川草原、阿拉善賀蘭草原、烏拉蓋草原入選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實施科爾沁沙地飛播生態修復、阿拉善荒漠治理等。
(三)礦山/廢棄地治理
實施賀斯格烏拉南露天煤礦生態修復、秦嶺北麓瑞德寶爾黃柏峪礦山治理等,以扎賚諾爾百年露天礦生態修復為樣本,發布實施《草原區露天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技術規范》。推廣應用礦山生態修復的新技術、方法、材料、工藝等,在內蒙古、陜西、新疆、西藏等干旱半干旱地區累計修復面積5988萬平方米。孵化土壤科技專項業務公司。
(四)沿黃流域生態保護
在黃河流經的內蒙古包頭市、巴彥淖爾市打造昆河濕地公園與黃河濕地公園等項目,實施鄂爾多斯市十大孔兌綜合治理與水資源集約高效利用集成示范研究項目,編制黃河流域內蒙古段生態廊道建設規劃,持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
(五)海綿城市及生態綠地建植
運用生命共同體理念,設計實施呼和浩特小草公園,打造海綿城市樣板空間。建植鳥巢國家體育場附場足球場草坪,呼和浩特成吉思汗公園生態停車場草坪,《混合草走路草坪及其建造方法》獲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最佳發明獎”。
企業榮譽有
蒙草是全國高新技術企業、國家林業龍頭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近年榮獲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中國社會責任綠色環保獎”、“中國生態文明獎”、全國“萬企幫萬村”優秀民營企業、 “中國紅十字會人道勛章”(最高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就業與社會保障先進民營企業” 等稱號。